局物价部门监测,截至上周白菜价格暴涨,幅度达220%,市民直呼白菜不再“白菜价”。然而,不仅市民“吐槽”菜价,菜农和菜贩子也纷纷哭穷。那么,导致白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什么呢?
供应量减少 白菜身价“涨”
“这都立冬了,正是吃白菜的时候,价格咋还这么贵呢?”昨日,正在洛玻菜市场买菜的市民赵楠向记者抱怨道。据商贩介绍,这个季节虽说是白菜“唱主角”的时候,但今年的白菜价格确实不便宜。“去年这个时候白菜价大概是一斤5毛钱,今年我这儿卖的是一斤一块钱,这几天,白菜‘下来’了一批,价格算 ‘溜’了一点,前几天更贵,大概是一斤一块二毛钱。”
洛阳市统计局也对近期白菜涨价原因进行了调查,据工作人员介绍,今年白菜的“身价”之所以上涨是因为产量减少,供不应求。“相对于往年,今年气温较高,很多白菜‘没长成’,而且,去年白菜的价格比较低,菜农积极性受到打击,减少了种植量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24种蔬菜中有20种涨价
昨日,记者来到李楼蔬菜交易中心,每天这里会有很多菜农和菜贩子在此交易,这里还是蔬菜销售的第一个环节。当天,伊滨区黄庄的牛师傅拉了一车白萝卜正在等待菜贩子收购,他告诉记者,今年萝卜的价格也涨了。“去年我们卖给菜贩子是一斤一毛钱,今天是一斤4毛钱。”牛师傅说。
随后,记者从洛阳市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,截至上周(11月4日—11月8日),在监测的24种蔬菜中有20种蔬菜价格上升,其中价格涨幅较大的有:白菜上涨220%、萝卜上涨128.85%、尖椒上涨98.19%、芹菜上涨92.97%、西红柿上涨92.47%,所监测的24种蔬菜平均上涨 46.02%。
“今年蔬菜的价格普遍偏高,除了气候的影响外,人工成本、运输成本、肥料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。”牛师傅说。
菜农 直呼“不挣钱” 不如外出打工
菜价上涨本应是菜农受益,但采访中记者发现,菜农们并没有表现出“丰收式”的喜悦,来自伊滨区李村的田师傅就是其中一个。
“菜价是涨了,农民可没挣到钱,都让‘二道子’给挣了。”田师傅说的“二道子”指的是菜贩,田师傅告诉记者,他拉的这车韭菜卖给菜贩子的价格是一斤一块二毛钱,但菜贩子可以“翻个个儿”挣钱。随后,记者从洛阳市物价部门了解到,当天洛阳菜市场上韭菜的平均价格为2.2元/斤。
田师傅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。田师傅种了两亩韭菜,浇水、施肥,费用一年下来就得2000多块钱。田师傅说,这还不算人工成本,平日里,他和老伴儿每次摘韭菜、分韭菜就得花费三个小时,忙的时候还得找人帮忙,一天得付给工人40块钱,一年下来,才赚一万多块钱。“说实在的,现在出去打工一天至少 100块钱,咋说都比种菜强。”田师傅无奈地说。
蔬菜价格虽然上涨,但是菜农并不是受益者。蔬菜的种植成本还是一样高,然而蔬菜的地头价却未见涨。蔬菜涨价归根结底是中间流通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太多而造成的。如何减少流通环节产生的费用,这就要靠物价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来控制了。